3月13日下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智能制造系在工程樓211會議室組織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中應用的研讨會。本次會議由王如意主任主持,智能制造系全體教師參會。
在會議開始之前,王主任介紹了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迅速情況。她指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熱點和趨勢,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機遇。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也逐漸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王主任強調,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人工智能發展的機會,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應當不斷學習和探索,将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隻有緊跟時代潮流,積極融入人工智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适應未來教育的需求和挑戰,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
在會議的讨論中,黃堅博士就應用人工智能完成教學工作時提出了警示,強調了注意道德問題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工作者在利用這些技術時必須保持高度的道德意識,以确保技術的應用不會導緻不良後果。黃博士提到,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雖然能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但在數據使用、學生隐私保護和算法透明度等方面都存在潛在的道德風險。他具體指出,盡管人工智能編程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中的應用相對簡單,但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依賴機器。黃處長強調,人工智能系統的有效性依賴于高質量的數據輸入和适當的算法訓練,因此在應用過程中,仍然需要人工幹預和監督,以确保輸出結果的準确性和可靠性。他提到,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必須時刻關注技術的倫理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王主任在發言中強調了教學創新大賽應融入智能體系的重要性。她介紹了DeepSeek作為一種語言大模型的應用,針對教學需求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性。以數控技術為例,她指出實際加工需要人工調整,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進行針對性地編程。
李瑜煜教授則從教師的角度提出觀點,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但目前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他建議通過修改課程設置,融入人工智能,開設新的算法課程。他着重強調了通過人工智能輔助設計來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強調教師自身需要增強知識理論體系。
趙榮珍教授從機械學科數據的重要性出發,強調了人工智能算法依賴數據,呼籲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數據保護和編程技能的學習。
系部其他老師也紛紛發表意見,主要圍繞六大核心方向:
一、課程體系優化與跨學科融合
1. 增設核心課程 增設《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科學導論》《機器學習》《算法與邏輯》《人形機器人技術》等,融入智能制造、工業場景優化案例,強化基礎理論與應用結合。
2.跨學科協同 與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等專業聯合開設課程,培養複合型人才。整合原有課程體系,縮短傳統學時,以知識模塊化形式融入AI相關内容。
二、教學内容更新與專業融合
1.前沿技術與案例整合 及時納入AI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案例(如生成式AI工具ChatGPT、Copilot等)。
2.AI與專業課程結合 探索AI在機械類課程中的應用(如CAD/CAE的AI功能、工程圖學/電學/力學/設計類課程)。強化算法深度教學,結合工業場景優化,提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模式創新
1. 項目式實踐教學 引入真實企業項目,學生分組協作完成,培養團隊能力與實戰經驗。
2. 人機協同能力培養 教授AI工具高效使用技巧(如提示詞設計、結果驗證方法)。
3. 個性化學習支持 構建智能化學習平台,基于學生進度智能推薦學習資源。
四、教師能力提升與資源共享
1.AI教學技能培訓 重點培訓大模型開發教學資源(如生成虛拟實驗場景)、人機協作研究指導能力。
2.校際交流與專家引入 組織教師赴AI應用成效顯著的高校交流,邀請行業專家進校講座。
3. 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課程組内定期研讨AI融合教學方法,形成可推廣經驗。
五、實踐能力與就業導向培養
1. 強化實踐環節 增加AI與智能設備結合的實驗課程(如LabVIEW物聯網通信、自動化測試技術)。
2. 就業适應性訓練 針對AI社會需求,開展技能強化訓練,側重“使用AI技術”而非開發。
六、資源與平台建設
1.智能化學習平台 開發智能資源推薦系統,集成虛拟實驗場景、行業案例庫等。
2. 測控技術課程拓展 增設《LabVIEW數據采集與儀器控制》等課程,提升測控編程技能。
這次研讨會深入探讨如何運用AI技術助力課程重構、師資強化、實踐深化等專業建設,為推動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發展和創新貢獻了重要的思想交流與啟發。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地址:十一号教學樓201 電話:020-39729794